大米加工成特质米损失重量,主要营养成分流失发表时间:2017-07-17 00:00 大米加工成特质米损失重量,主要营养成分流失
中国是水稻的故乡,稻米是国人传统主粮之一,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1%,但消费量占口粮消费总量六成多。民以食为天,稻米可以说是事关国民健康福祉的大事,然而,国人在稻米加工和消费方面存在很大误区。 不应一味的“精益求精” 当下,尽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食品的“营养、健康”,但有不少人仍在刻意追求“精粮”,精细化大米成了主流,原本粗糙的大米如今外表都显得格外光亮,同时也是越来越瘦。特制大米“瘦身”后虽然好看,但鲜有人知“精、细、白”的背后是营养的流失以及粮食的严重浪费。 过度加工导致资源浪费 特制米较高可损失20%重量。市场上那些几十元一公斤的贵族大米所经程序很多,市场上那些非常精制的高档大米损失率能达到两三成,经过多次抛光的特别精制米,大米的种皮、糊粉层全部剥去,剩下的只是胚乳,甚至连胚乳也碾掉了几层。 特制米较高能损失20%。抛光“瘦身”后的大米确实现在苗条了,在味道上也香了许多,但是精制米加工不但数量损失太大,而且营养素损失严重,不利于人们健康。大米中许多营养素如赖氨酸、苏氨酸、维生素B1 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B5、维生素B6及其他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都是人体必需的,而且具有功能生理活性,食入后容易吸收。这些营养素分布以胚部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、比重大,其他部位的营养素则是由表及里依次递减,约占糙米90%的胚乳都是淀粉。 因此,过度追求市面上的高精制大米,只会是花了大价钱,食用的却是营养价值还不如粗加工的大米,相当于高价买次品,基本没有性价比可言。 应追求更营养的产品 因此,我们不必过于追求大米的“颜值”,一味盯着大米够白够亮而购买。大米作为国人重要的粮食作物,除了吃得饱以外,更应该要注重“吃得好”、“吃得营养”,粮食从业者及单位也应从消费者的健康角度多加关注,减少不必要的精加工、抛光等工序,尽可能保存大米的营养成分,减少营养流失与粮食浪费。 |